近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规划》),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继央视CCTV-1《新闻联播》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丁薛祥
调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今天(10月16日)
央视CCTV-13《朝闻天下》
聚焦《河套规划》
从科技成果、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制度创新等方面介绍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
发展情况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与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面积3.89平方公里。香港、深圳两个园区一河之隔,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
《河套规划》发布,科技创新的浪潮正在深圳河两畔涌动。但合作却是从2017年深港两地明确在河套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就已经开始。几年来,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对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进行一系列探索,为深港两地搭建起优势互补的桥梁。
提供便利条件
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秦岭正带领团队研发结合航天材料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术辅助机器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 秦岭:目前我们进驻了三年,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做临床测试,测试完以后,就开始要转化产品。
手术辅助机器人是集合医学和工程学的一门前沿融合学科,香港中文大学的科研团队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然而很长时间都只能停留在理论和可行性验证层面。
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